服务热线:1359478049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BOB半岛全面实施“苏颂工程”!《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解读来了

时间:2024-01-13 06:54:55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BOB半岛原标题:全面实施“苏颂工程”!《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解读来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厦门从消费导向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关乎厦门发展成败的重大任务来抓,以鲜明的城市定位,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标志性、抓手型创新工程来营造城市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强烈的改革意识。为充分把握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使命要求,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统称“苏颂工程”),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共包括总体要求(含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核心目标,聚焦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18项重点任务,配套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联动、健全容错机制、厚植创新文化等4项保障措施。

  主要目标:到2026年,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形成国际化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创新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支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海峡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

  具体目标:到2026年,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厦门科学城,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研发机构和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涌现一批“厦门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产品和技术,产生若干具有技术主导权、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争取成为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布局中的重要支点城市。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3.6%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3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突破20%,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提升至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城市发展动能转换。

  1.建设高质量创新载体,主要包括争创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厦门科学城创新“引擎”、加快科技园区创新链升级、建设科创功能突出的创新城区。

  2.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增强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供给,主要包括改革科研院所管理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

  4.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主要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加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1.突出优势特色打造自主创新品牌。一是强化优势打造科技产业品牌。经过新时代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市已布局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以及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等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创新基础。聚焦具有较强创新基础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财政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持续加大对省创新实验室BOB半岛、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优势平台支持力度,增强在厦高校院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技术、成果、人才、项目进一步集聚,打造若干具有技术主导权、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厦门自主创新产业品牌。二是树立厦门科技品牌“苏颂工程”。传承千年苏颂创新文化、科学精神,规划“苏颂”系列新型研发机构BOB半岛,举办“苏颂杯”系列创新创业赛事,以“苏颂工程”统称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创设厦门独有科技品牌、创新标杆。

  2.做强创新主体塑造发展新动能。一是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后劲偏弱、创新资源不足、创新氛围和意识不够浓厚等问题挑战,启动企业千亿研发投入引领计划,组织实施千万平米科创空间构建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国企培羽”专项行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苏颂行动、高校院所与企业“产研交融”行动、“技术源头掘金”行动、“场景鹭岛”行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体集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向创新链前端攀升,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支撑发展新动能。二是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厦门科学城为主阵地,集群化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团队、高效益成果孵化转化载体,打造可为全市各产业园区持续不断孵化、输送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新企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策源地”,塑造支撑厦门长远发展的创新“引擎”,推动城市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3.服务国家战略展现厦门贡献。一是探索新型制厦门路径。主动融入全国创新体系,依托嘉庚创新实验室、省海洋创新实验室(筹)争创国家能源实验室、国家海洋实验室福建基地;围绕未来产业培育需求前瞻谋划智慧储能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打造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备队。二是支持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持“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展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厦门开放创新合作名片BOB半岛。三是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立足厦门实际,对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尽快成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突出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在科研院所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以改革推动创新激发活力。如改革科研院所管理机制,试点允许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设立不纳入编制管理事业单位或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对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实行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不同于行政干部的管理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培育科技楼宇,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深化科技项目与资金管理改革,支持智能摩擦等颠覆性原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探索财政资金跨区域使用机制。

  5.突出人才引进培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吸引和集聚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要平台。每个重点产业遴选1-2名首席科学家,给予连续5年科研经费资助,支持其整合资源组建高水平团队。依托省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新型研发形态,引进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青年科技人才,试点对35周岁以内、首次在厦加入研发机构的优秀博士“免评审”直接给予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支持。策划建设科学城顶尖科学家创新中心。拓展人才发展通道,科技奖励向一线科技人员和青年科学家倾斜;推动开展技术经纪专业、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聘。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争取设立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厦门工作站;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探索更加便利的外籍专业人才执业、人才永居制度等。


标签:工程实施

【产品推荐】